当前位置:
首页
> 企业文化 > 基础文艺

海拔4300米的歌声
来源:三公司 作者:侯月珂 时间:2025-08-03

初到帕孜水库,着实给了我一个下马威。4300米的海拔,这个数字本身便是一种凛冽的宣告。我的头总是胀鼓鼓的,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箍住一般。晚上躺在床上,寂静的夜里,心跳声格外清晰,我翻来覆去,怎么也睡不踏实。

有一次量血压,水银柱一路攀升,连医生都直皱眉头。跟我在红石岩项目一同奋斗过的战友大高杰看我难受,热心地向我传授经验:“头疼?大声唱歌,吼几嗓子,绝对管用!”我虽将信将疑,但真找个没人的地方吼开了。在我跑调的歌声中,身体似乎开始摸索着与高原和谐共处了。

忙碌的日子里,我们也有任务去周边采风,收集素材。采风的第一站我们特意定在了满拉水库。满拉,这是我们单位第一次进藏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。站在水库大坝上,眼前碧波荡漾,碧水如镜,倒映着整个天空的蓝和白云的轻,还有远处的雪山,风景美得像一幅画。更让我心头一热的是,旁边有好几拨游客在拍照留念,当地的向导正热情地向他们介绍着:“看,这就是满拉水库,是我们这儿有名的景点!”那一刻,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感悄然升起。当年前辈们克服万难建起的水库,如今不仅滋养着土地,还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,成为这片高原上闪亮的地标。当年施工的号子声,成就了今天游客眼里的惊叹。

带着这份感动,我们转战到帕古水库继续采风工作。在尼木县小小的邮局里,我遇见了一位藏族大姐,她皮肤是高原阳光染就的红褐色,脸上总是带着淳朴的笑容。工作间隙聊起来,我问她知不知道帕古水库。她一边利落地整理着信件包裹,一边笑着说:“我知道,以前帕古水库修建的时候,我阿爸和我男人(丈夫)一个在工地开车,一个在工地当小工,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工作,就在村子里也可以挣钱。水库修好了,家里自来水也有了,清亮亮的。”她的话语简单直接,没有修饰,却像高原的阳光一样,暖融融地照进心里。

在项目上待久了,身体也逐渐适应了高原的节奏。项目部的日子,也多了几分烟火趣味。最热闹的是下班后的篮球场。夕阳西下,大家在简易的球场上奔跑、传球、投篮。激烈的拼抢中夹杂着呼喊和爽朗的笑声,汗水在高原清冽的空气里挥洒,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更加畅快。同行的倩倩姐,也和项目上的小伙伴约着打了一次篮球,能量满满,是我们眼里的超级小太阳。项目部还联合组织“过林卡”。找一片开阔的草地,铺上毡毯,支起帐篷。藏汉工友们围坐在一起,喝着热腾腾的甜茶或酥油茶,分享着项目部食堂准备的饭菜,还有烤全羊大餐。大家聊聊天,说说话,话题天南海北,从基坑开挖技术难点,到家乡泡菜秘方,无所不包。聊到兴头上,有人还亮开嗓子就唱,歌声在空旷的高原上传得很远。

歌声拂过我的面庞,一种奇特的“共同体”感觉油然而生,一种并肩奋斗的情谊,一种扎根于此的踏实感,就在这简单而温暖的相聚中,悄然生长。这些在高原上拔地而起的水库,未来史书工笔,或只记其发电几何,灌溉几许,可是它们建设的过程本身,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,将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,与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紧紧相连。我们用汗水浇筑着大坝,也用真心感受着高原的脉搏,感受着飘在这海拔4300米的歌声。


【责编:李金珂】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